关键词
诗文库
对所知哭寝门太史令绪所知亡哭于寝门之外告违礼) 唐 · 诸葛若惊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四十六
岁月惊过。人生若浮。
栖露不居。空嗟溘死。
截飙易往。共尽何言。
令绪叹交臂之无依。恨同心而遽失。
瞻九原而长想。白日何年。
抚三益而伤魂。青松上月。
虽坟未宿草。而室无其人。
同宿睪(疑)之奄终。类一哀而出涕。
寝门兴恸。未见其容。
外野申悲。尝闻斯旨。
致哭虽称失位。宁戚亦著前闻。
礼贵因情。夫何推究。
先天时京中语姜师度长安城中穿渠堰水,授司农卿。于后水涨则奔突,水缩则竭涸,开黄河向棣州,所费不赀,仍苦淹渍。又役夫塞之以为功,官品益进。时有傅孝忠太史令,自言明玄象,耑行矫谲,京中语云云。神武即位,并斩之。) 唐 · 不详
 押先韵
姜师度一心看地,傅孝忠两眼相天(一作傅孝忠两眼看天,姜师度一心穿地)
中宗引谚景龙三年十一月十三日乙丑冬至,时有请改就十二月甲子为吉者,侍御史唐绍太史令孝忠引历争,帝引谚以为不可,竟从等议。) 唐 · 不详
 押霁韵
冬至长于岁。
太史令护军 元末明初 · 孙蕡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虞渊捧日帝羽仪(“帝羽”,弘治本作“体郁”。),文事武备天人师
笔端词翰河汉决,胸次韬略风云随。
邦基肇造古伊吕,谟猷笃棐今皋夔。
画图麒麟盟带砺,仙游更与赤松
魏受禅碑跋1063年9月17日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二、《欧阳文忠公集》卷一三七、《集古录》卷四、《六一题跋》卷四、《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卷三八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右魏《受禅碑》,世传为梁鹄书,而颜真卿又以为钟繇书,莫知孰是。
按《汉献帝纪》,延康元年十月乙卯皇帝逊位,魏王称天子。
又按《魏志》,是岁十一月葬士卒死亡者,犹称令,是月丙午汉帝使张愔奉玺绶,庚午王升坛受禅,又是月癸酉奉汉帝为山阳公
而此碑云十月辛未受禅于汉。
三家之说皆不同。
今据裴松之注《魏志》,备列汉魏禅代诏册书令、群臣奏议甚详,盖汉实以十月乙卯策诏魏王,使张愔奉玺绶,而魏王辞让往返三四而后受也。
又据侍中刘廙奏,问太史令许芝今月十七日己未可治坛场。
又据尚书令桓阶等奏,云辄下太史令元辰今月二十九日可登坛受命。
盖自十七日己未二十九日正得辛未
以此推之,汉、魏二《纪》皆缪,而独此碑为是也。
《汉纪》乙卯逊位者,书其初命而略其辞让往返,遂失其实尔;
《魏志》十一月癸卯犹称令者,当是十月一字尔
丙午张愔奉玺绶者,辞让往反,容有之也。
庚午升坛最为缪尔。
癸卯癸酉三十一日,不得同为十一月,此尤缪也。
禅代大事也,而二《纪》所书如此,则史官之失以惑后世者,可胜道哉!
嘉祐八年九月十七日书。
苏李会合图 元 · 范梈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出处: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三十五 故实类
未识沙场苦,空曾奉使来。
讵知羝乳约,不抵雁书回。
汉节风霜古,胡笳旦暮哀。
谁怜太史令,心为故人摧。
班固汉书叙 南宋 · 薛季宣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八八、《浪语集》卷三○
汉兴,承秦灭学之后,柱史旷官,简编沦废。
孝武皇帝时太史令司马谈始凭《楚汉春秋》记录汉事,子迁继世为太史令,克举旧职,上自黄帝,迄汉麟止,整齐其事,附益见闻,成《史记》百三十篇,变古编年为本纪、世家、表、书、列传,以汉先帝继百王之后,厕秦、项之列,太初而下,又阙不书,后世好事荐绅先生褚少孙、史孝山、阳城衡、冯商、扬雄之属,虽颇有缀缉,类多短,不足以继太史公父子之后最。
刘歆书以甲乙相比,号称博洽,然犹丛脞纂录,未就统纪。
中兴茂才班彪,才高而好述作,乃继采遗事,傍贯异闻,作《后传》数十篇,不为世家,纪、传而已。
子固,私就父业,探撰前记,起元高祖,终于孝平王莽之诛,十有二世,二百三十年,为春秋考、纪、表、志、传凡百篇,八十馀万言,盛汉遗文,始就一家之作。
后世之言史者,皆本之迁、固。
尝考载籍,炎、黄以前尚矣,爰自虞帝作书,上联《尧典》,仲尼约史为《鲁春秋》,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于《书》、《春秋》备矣。
乃其古文质朴,书非该赡,太史公创新纪传,合事言之史;
班氏记录,大约依《太史公书》,祖宗大政疏为纪,人臣庶事条为传,纪之所略,传之所详也。
其有舍此录彼,微辞隐义,后先互见,率婉而成文,优而柔之,乃见其旨。
至若礼乐典章废置之迹,汉之所以为汉也,宜当备见首末,志实书之。
公卿系国安危,侯王,汉蕃辅也,拜免岁月,兴亡所自不详,则漫而无所考见,详之且不胜书,谱于旁行,会于年表,汉廷旧事,细大毕举矣,顾不伟哉!
学士大夫读虞、夏、商、周之书,观其简严繁缛,则知四代所由废兴。
《春秋》推见至隐,而事辞垂以为教。
班氏父子以汉文士纂述汉史,其文纵以约,其义简而明,曲折有容,遣辞条畅,犹风行水上,自成文章,读之如身在汉廷雍容论议之列,使人亹亹忘倦,谓之良史,不诬也。
惜其书不及竟,身以幽死,其八《表》、《天文志》,女弟昭及扶风马续踵成之,损益次弟,或未能尽得、固深旨,儒者憾焉。
后世史官华峤、范晔追集《汉中兴书》,其文既不足以接前史,而猥排以贱死节、否正直,将以自见己学,顾第不深考。
《汉书》称杀身成仁者众矣,掌书坠轶,间因他事,时或表见,意自有在,难与单见寡闻道也。
善乎!
司马迁之论曰:孔子著《春秋》,隐、桓之际则章,至、哀之际则微,为其切于当世之文,而罔褒讳之辞也。
乌呼!
在迁之身亦是戾已。
孝武帝孝景、今上本纪,而有蚕室狱户之祸,赞十二帝纪,多录小善掩大玼,其详于传出之,亦足以发。
议者以为务饰主阙,盖未足与言《春秋》之义,不然,或告以私改国史,孝明皇帝其不堪之矣。
故为辨说,为序冠其篇端。
太史 南宋 · 吕祖谦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九二、《东莱吕太史外集》卷三
史官者,万世是非之权衡也。
禹不能褒鲧,管、蔡不能贬周公赵盾不能改董狐之书,崔氏不能夺南史之简。
公是公非,举天下莫之能移焉。
是故人主极天下之尊,而公议复尊于人主;
公议极天下之公,而史官复持于公议。
自古有国家者,皆设史官,典司言动。
凡出入起居,发号施令,必九思三省,奠而后发,兢兢慄慄,恐播于汗简,贻万世之讥。
是岂以王者之利势而下制于一臣哉?
亦以公议所在,不得不畏耳。
汉绍尧运,置太史令以纪信书,而司马氏仍父子纂其职,轶材博识,为史臣首。
迁述黄帝以来至于麟止,勒成一家,世号实录
武帝乃恶其直笔,刊落其书。
呜呼,亦惑矣!
公议之在天下,抑则扬,塞则决,穷则通。
纵能削一史官之书,安能尽柅天下之笔乎!
推官箴王阙之义,博稽史氏之本末,而为之箴曰:
若稽前圣,治浃多盘。
记言纪动,爰立史官
千载之日,坐致尺牍。
不爵而荣,不刑而辱。
正色立朝,是是非非。
以死奋笔,万夫莫移。
降周迄秦,鼎传汉氏。
若谈若迁,令于太史
乃䌷金鐀,序次旧闻。
本末闳阔,裁成帝坟。
六世耽耽,护前文过。
删落编简,俾无或播。
曰帛可卷,曰可刊。
人心之公,终不可谩。
远付百年,毁誉自定。
侈大之名,播在民听。
惟是史策,平如权衡。
恶弗可损,善弗可增。
德之休明,登我王道。
虽绝不窥,自成典诰。
造行或惰,自亲其文。
谀辞虚美,统纪放纷。
公议攸存,万古一揆。
岂兹小臣,所能轩轾?
迹出于履,影出于形。
反求诸己,光流汗青。
君举必书,用辑衮职。
史臣司籍,敢告执戟
职官表联句乾隆癸卯 清 · 弘历
七言排律 押阳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九十三
王建国综六典以正万民咨汝亮功抚五辰而凝庶绩越二十二朝之损益遐哉鸟火云龙溯三百六十之源流备矣工虞礼乐昨者书成秘阁因四库以考职官今当庆洽初韶宴重华而赓喜起自汉沿秦制更张三统规模宋仿唐阶参错六朝置元兴草创略踵金明季沦胥渐渝洪永惟治人斯有治法而守道不如守官我国家祗叙天工肇脩人纪龙兴缔造首详三院之名虎旅奋扬爰八旗之号定鼎而折衷百代因时有增设之员敕几而澄叙九流接觐无贷权之事以至祗膺列爵札萨克世奉屏藩底定新疆卫拉特势联武成文守大法小廉品秩所以釐然班联于斯肃矣乃欲循名而责实必先援古以證今申命儒臣博徵往迹立表而体兼乎志榷商迁固之遗文纬史而义准诸经斟酌虞周之旧典旁行直上勤乙览以披函列署分曹励寅清而示鉴四千载目张纲举遍揽前闻廿八人环转珠联合形新咏庶几歌风解阜我君臣相悦以同声更期思日赞襄尔寮采协恭以将事
股肱元首勖明良,表撰职官敕慎详乾隆庚子九月谕四库馆臣以国家设官分职制度详备不殊周官其间因革损益名异实同今之某官即前代某官又或古有今无古无今有允宜勒定成书因命将本朝文武内外官职阶级与历代沿袭异同之处详稽博考纂成职官表录入四库全书刊布颁行以昭中外一统古今美备之盛)
亲族犹先重尧典(宗人府即历代之宗正寺掌皇族属籍以时脩辑令左玉牒辨序昭穆爵禄均其惠养教令焉设官有宗右宗正左右宗人府丞右理事等官分掌其事乾隆戊戌年谕复睿亲王多尔衮等封号追谥袭封配享太庙壬寅九月谕将宗室王公子弟均照蒙古王公台吉塔布囊等子嗣之例思给官顶其馀閒散一概给予四品顶戴并于今岁新正赐宴乾清宫锡赉有差展亲睦族以昭渥典)。(御制),肆筵具迩迈姬章。
纶言直下中书省,阿柄宁移政事堂内阁职司票本大学士以下有学士侍读学士侍读典籍中书等官自明太祖丞相大学士专司票拟不过如知制诰翰林其后职任渐崇阁权遂重伏读乎官圣谕事权轻重原视乎人主之委任而不系职之崇卑我朝乾纲独揽官府肃清阁臣惟知恪奉官常威柄不移洵从古所未有也)
六典总持归简要(臣阿桂三铨成法协平康六部尚书侍郎以下有郎中员外郎主事笔帖式司务等官吏部主铨叙升降凡职官有缺依例铨选候引见钦定其大缺开列请旨尽除明代廷推之弊至内外各官议处降革均按例题奏请旨遵行)
度支计裕用恒节,蠲赈恩频富倍藏户部平准出纳以均邦赋出入有经我部朝宫府岁支撙节帑藏充盈乾隆初年库存银三千万两今且几八千万两并无加增赋税且蒙恩普免天下地丁钱粮三次蠲免漕粮二次其馀赈贷不下万万而团用饶裕实史册所未觏云)
府库籍收山积广(臣三宝,泉源义取水流长(三库主财用出入掌国朝皆专派亲信大臣之宝泉宝源二钱局主鼓铸户工二部右侍郎掌之其三库司官及钱局监督由各衙门保送引见恭候用简)
时哉损益皇为极,懋尔寅清国有庆(礼部掌五礼凡祭祀燕飨朝会诸大典皆掌之本朝制度修明汉唐为详备其职尤重裁国家庆典频蕃隆仪备举无一不仰禀之治睿准今酌古繁简得中洵足昭郅隆)
依律夔韶谐搏拊(乐部即周官大司乐之职我更皇上审音合律订正乐章制镈钟特磬釐定乐舞之制悉归雅正臣嵇璜,占风象译会梯航(会同四译馆乾隆年间改𨽻礼部以司员鸿胪少卿领其事盖如周官象胥掌客之职)
中枢莫赞星钤密,右选欣增岁禄穰明代兵部中枢机宜进退悉以委之事多掣肘我朝命将征行皆仰禀功赫濯睿略兵部惟掌兵数及武选之事武良由措置得宜也迩年复奉各省恩旨添给武职养廉将原扣名粮改补实缺共添兵六万六千馀名棋布星罗营制益昭整肃)
止辟祥刑恤圜土刑部综司邦禁内外问刑衙门一切谳断皆核覆集题奏务期平允秋谳大典集九卿会议届期复大学士廷臣会同刑部承旨训详审再三宽严协中其缓决人犯间三四年复蒙德实恩命减等发落矜慎之心好生之为超轶前古臣福隆安御制),好生大德体穹苍。
共工熙绩一人足,掌土居民九牧倡(今之工部掌营造修防兼有前代都水监将作大匠之二职至内外𦂳要工程如坛庙城垣等工百务具举均派亲信大臣督办物给价工给直并无丝毫派累且穷民得以工代赈无不踊跃子来)
典属今繁苏武职,理藩全统卫拉(平声)(我萨朝威德远被蒙古王公扎克等及新疆卫拉特回部均𨽻理藩院岁时朝觐内入宿卫扈从行围与内地臣仆无异是理藩院职任虽亦如周礼之大小行人汉之典属国而内外联属统驭之制远胜前代所设堂司各员亦与六部相等)
剔除秕政清乌府,采听刍言简皂囊都察院本前代御史台以察覈官常整饬纲纪为职我朝庶政肃清凡言官不奏事紏弹片言可采者无不立予准行科道等敢挟私树党互相攻讦前代积习为之一清)
给事旧仍常侍(六科给事中古门下省明代自为一署本朝雍正初改𨽻都察院体统益昭严肃臣和珅,警巡分𨽻太平坊五城御史如唐左右街使司坊官如汉之长安雒阳部尉也)
封投阁秘惩关白,缄进邮遄核贴黄通政使司掌进各省省题本如汉之公车令宋之银台司各题疏由驿赍到封送内阁皆有定期按期查核无敢如前代之稽延抑滞高下其手者)
谳集三司平庶狱(臣永贵,品侪九寺肃群纲大理寺本出前代廷尉职在平反与刑部都察院称三法司)
祠官董领归宗伯殷礼精虔饬奉常太常寺掌典守祭祀所坛壝少卿寺庙读祝赞社以岁时序其设卿丞礼诸官例以礼部满尚书领之如周官宗伯典礼之制我皇上精禋专恪恭遇郊执庙大典躬亲将事备极诚敬凡駮奔事无不仰瞻睟穆益凛度恭)
禋恪豆笾供庙壝(臣梁国治,地严弓剑备丞郎(各祀丞诸坛各祀员庙设尉及祠祭署奉陵寝自总理事务大臣以下有掌关防官及礼部内务府工部诸员以虔奉明禋恪供洒扫)
词曹华选飏鸾藻,吉士英培翙凤冈翰林院典为国史图籍制诰文章自古称清华选我皇上亲幸翰林院养乐御制诗章臣荣恩加宴赉并增葺庶常馆教育尤极儒遇至经筵讲官及每科教习庶吉士均由翰林院奏请简充)
儤直螭坳垂笔橐(古左日讲官如唐侍讲宋说书日侍起居注官右史凡恭遇大典分直以翰林官兼充保臣德),新衔芸馆检缇缃(文渊阁于乾隆丙申肇建藏弆四库全书设领阁事提举阁事直阁校理检阅等官以大学士以下馆阁诸臣充之规制周详名实益为相副)
居今亦备参(入)(出)列,鉴古惟怀郑重方詹事在历代俱为宫官元史鄂勒哲署詹事长入参谋议出掌环卫云云至我朝惟存为翰林升转之阶盖自古书生拘迂之见动以建储为国本其实皆自为日后身家之计无裨国是试观汉唐建储如汉武帝唐太宗之英明犹有戾太子及承乾之变其他难以遍举诚以立储之后宵小乘间伺隙酿为乱阶其弊有不可胜言者我国家三朝嗣服均未明言册立而宫府肃清中外晏如储之皇祖时理密亲王之事仰烦筹知圣虑亦可知建断不可行也朕于此往复熟之甚审我子孙当敬凛此训奉为万年法守也)
光禄减明十之九(御制)太官视汉半而强明代各省额解光禄寺银米甚多令中官提督寺事片纸传取如数供亿莫知真伪嘉靖以后岁用逾四十万厨役至四千馀名糜费无节诸弊丛生我朝自康熙年间定制钱粮皆归户部光禄以时支取历加撙节今每岁祇支银二万两月要其数以奏较之明代经费尚不及十分之一所设有卿少卿丞簿等官别以大臣领之非若汉时光禄勋兼为宿卫之长以故官不冗而事易集品式有定出入有经信足永昭俭德云)
牧坰秋狝骊黄比,跸路天行幄幔张太仆寺张家口外左右翼牧埸均齐赏罚之政乃诸收埸之一也凡扈从卿及少卿网奏请一人随等一跸豫备幔城城驼蛓櫜驼切事宜)
帝泽巽申崇赤县(臣曹秀先,农祥吉亥捧青箱顺天府即历代京尹近年凡特命大臣兼管以重其职耕耤率僚属从耕襄事)
胪音传陛鸣鞭应,傧赞催班佩玉锵鸿胪寺木出汉大鸿胪其所掌引相朝仪与汉谒者台唐宋閤门宣赞相近)
宵雅肄官优廪饩(臣周煌大昕鼓众幸胶庠(图子监为成均重地屡蒙兴所圣驾临雍释奠圜桥观听者无不感激奋属满蒙古算学助教等官分掌教士优给膏火廪饩肄业期满分别录用规制最为周备)
算精勾股弧三角,术验欧罗斗六匡(钦天监兼有周太史冯相保章三职汉以来为太史令专主算术天文蕴本朝时宪兼用西洋算法御制数理精钦定仪象考成万年书恊纪辨方等书天体地平诸仪推算精密考㩀详审法实可垂永久)
悬肘底须求大药(臣刘墉,折肱应许遇长桑(周有医师秦汉有太医令太医监分属于少府太常今则自为一署置院使院判率其属以供医事焉)
重臣参筦釐供簿,尚御钩嵇撤侍珰(周官玉府内府等职统之冢宰汉以来有少府殿中监皆掌乘舆服御诸物自宋以后其职渐移于奄宧至明而流弊益甚国初罢十三监特置内务府分设七司以经理大内府诸政其总管无定员以王公及满洲文武臣为之盖即周官统于冢宰之意而规制尤为详备云)
皂服雄姿逢伯(臣王杰,仆缘精义析蒙庄(上驷院掌马匹驼只以供卿用当即国语所谓王马如汉之太厩未央家马诸令丞唐之左右仗飞龙使尚乘等官凡遇时巡于御马内简其尤良者以从又每岁秋狝行围预于春月驱马至喀喇河养备用向曾有诗于卿郎职司调习御马诸法胪举详赅昨岁山庄有上驷诗辨及庄子仆缘词义详见按语)
上林兼饬农蚕务,内府分司苑囿场奉宸苑掌苑囿政职任亦如周官之掌舍掌次汉之水衡都尉上林丞之类其所属有田场溉水四千畦供上方玉粒凡京城内外河道桥闸均由苑经理董率蓄泄又织染局供织绢匹所司农蚕水利衣食之原非仅古之林丞比也)
劼毖戎装卿武备(御制),简储御械卫龙骧武备院掌供矢櫜御用武备凡修整御幄帐殿甲胄弓鞬枪力成造皆其职掌如汉尚方考工诸令之职)
舳舻漕转来通潞,秷秸陈因实大仓(仓场驻劄通州专管天下漕运输纳神仓实汉以来大司农之职国家慎重天庾设蒲汉侍郎总督其事承以坐粮厅监督等官岁派御史巡查间复差大臣稽核诸务釐剔漕政肃清)
五部分曹员略具(臣刘墉,二京建尹秩相当(为盛京陪都重地综以五部侍郎董以京尹颇准掌神京之视制而吏部则专统于京师学政则兼于府丞明代留京官制尤为斟酌尽善)
义符集赛排辰直,辖总勾陈列曜芒(以国初以八旗将士平定海内选备随侍宿卫统领侍卫内大臣以先后宸御左右翊卫轮直领宫禁职最亲近若周官之宫正宫伯光禄勋三署唐之十六卫元之四集赛诸职)
立仗瑶阊开詄荡(臣阿肃,鸣銮葩瑵导飞翔銮仪卫若围巾车大驭汉奉车都尉之职我朝设满汉銮仪使冠军使云麾使治仪正整仪尉等官统以掌卫事内大臣一人职任尤重)
专旗统率连参佐,偏甲骁腾别正镶(善国家神武开基建旗辨色法良制居则卫环周防出则折冲禦侮每旗设都统一员副都统二员所属有参领佐领骁骑校等官我皇上教养八旗恩意周渥所由磐石黄安臂指相使诚超越百代垂治万年者矣)
两翼启行先甲毕(臣董诰,前茅选劲耀戈铓前锋统领掌督率前锋警跸宿卫几行幸则于御营外安设卡伦左右翼统领各一人或以王大臣兼领盖如前代卫尉御营使之职所属有参领卫校长等官以时训练定其黜陟营制最为详善)
紫垣铃柝周庐禁,黄褶櫜鞬宿禦防护军统领掌卫督率謢军宿诸门掌其禁令亦前代卫尉之职每旗统领一人督率训谏以时考验所属有参领护军校等官凡专司行在宿卫扈营守跸以参领营总掌之网城堆铺顿卫诸政尤为整肃)
重钥九门枢特绾步军统领提督京营掌管门禁巡捕郊畿盖兼有前代司𨽻校尉城门校尉执金吾之职蒙国家整饬网维委任尤重惟亲信重臣得简授臣福长安五营万旅备毋忘(步军向设巡捕三营上年增为五营添设兵四千馀名所属文职有员外郎主事司务笔帖式等官武职有八旂翼尉协尉城门领副尉军尉等官五营各分设副将参将游击守备外委把总各官并募民充当番捕人役以伺察旗民法制益为周备)
习勤火器河称玉(火器营掌教演火器之政令以时训练乾隆三十八年移建西顶后之玉河岸边别为一营以去城市远俾得专心讲习其演放进步连环鎗法有童而习之者技艺精熟为前代所无),登练云梯山号香(健锐营习云梯马步射鸟鎗水战驾船驶风之技乾隆十四年香山实胜寺傍列营聚处随时教演从前平定西陲及两金川屡经调派出征最为勇敢均著劳绩)
御苑八旗惟守卫雍正元年圆明园八旗护军营掌圆明园翊卫之政令周围驻劄守卫以时训练然不派兵随围)。(御制),猎围三面讵披猖(三旗虎枪管总统一人总领六人每旗虎枪二百人恭遇圣驾时巡佩虎枪于侍卫前导若人名行围遇大兽则列枪从之凡杀虎以首先刺虎奏闻)
畴咨慎简封圻寄,控制雄膺节钺总督统辖文武其职如魏晋大都督随唐之大行台巡国家慎重封圻例加兵部尚书右都御史衔提督皆受其节制所辖两省惟直𨽻四川总督兼巡抚事牍皇上整饬吏治督抚大吏简用尤慎各省奏每至即蒙制久批答并谕廷寄谕旨随事训示伏读御任诗诫谆详盖重其职任而尤严其考核云)
七省调供资发运(臣曹文埴,五年轮免缓输将漕运总督专司七省漕务所辖各省粮道及漕标将备卫所各官体制优隆不仅如前代水陆发运使之职我方歉皇上惠恺覃敷普免天下漕粮二次问遇一收每截漕以济他省并每岁分漕命巡漕御史稽查催督务肃清经理实为尽善)
闸排济兖疏宣畅,坝屹淮徐启闭臧河道总督二员分司南河东河运道堤防诸政盖即前代河堤使者之职而委任过之亲加皇上轸念河防凡五次所属南巡阅视指授修防宣泄各事宜道员谙习河务者每邀选恩破格简署总督盖重其也)
开府望联卿士月(臣达椿中丞衔带内台巡抚综理通省文武刑名钱谷诸政其名起于唐高宗特遣大臣分道巡抚盖即古监长连帅之任我朝委任特隆例加兵部侍郎右副都御史衔职任与总督相守)
承宣德意风行草,屏翰方隅荫在棠布政使掌各直省财赋出纳其职与宋诸道转运使提举司为近凡属员升调督题补皆掌之有事例得专摺奏闻虽统于抚实为方面大员领袖
律准平反亲蔀屋(臣钱载,臬陈钦慎达岩廊按察使为刑名总汇宋之诸道提刑是也凡属员紏劾革审皆掌之其职级次于布政使而体制则同)
会垣驻为监司重,列郡巡看直指襄粮储法兵备河库茶马屯田及守巡道各司其职以佐藩臬而布其教令盖即前代所谓监司也我皇上慎简人材凡道员奏署两司者得具摺奏事藉以观其才识亦重其倚任也)
守出一麾称自宋知府督率所属课农砺风俗平狱讼各有同知通判等官以佐之皇上澄叙官方尤牧守膺特命书知府以上名于简任即蒙召对御屏凡知府初训诲周详知府亲临属县贤否易知故重其选臣庄存与御制),制沿独奏溯诸唐(直𨽻州之职略如知府于州县中记名特简考渤海国铜□三州为独奏州不𨽻于府犹今直𨽻州也)
州云牧以幅员广,县曰令同师率蘉知州知县各治其土田户口赋税词讼佐以丞簿等官国家首重亲民牧令凡知州知县由部选者均带领引见职任繁简量缺酌调其由大计卓异及稍有劳绩奉旨引见者每予记名擢用)
佐贰孰无长民责(各省司府首领等官各司职业分任差委其才具出众著有勤劳者每蒙恩破格超擢亦任官惟材之意),杂流亦取众才量(州县杂职吏目史驿丞巡检等官外又有闸官仓库税课大使或司一事或任差委他若各府州僧录道录等司及阴阳官医官等亦抡选劄充俾各率其徒以备一职)
白山黑水留都壮,豳邑丰原宝运昌(官盛京顺治初即以内大臣总管统辖两翼兵后吉林黑龙江各置将军副都统等分地镇守大陪京重寄屏翰攸隆非亲信臣莫克膺斯任也)
江左专辕及闽粤(臣纪昀荆南巨阃逮秦凉江宁福州广州荆州西安宁夏各设驻防将军一员副都统一二员所属有协领参领佐领城守尉防守尉防禦等官统率满兵各资保障)
军台控驭柔藩部,佛藏绥怀护法王(遐国家盛德远被荒绝徼咸置官镇守如喀尔喀军营乌里雅苏台库伦西宁等处事设定边左副将军参赞大臣驻劄大臣等员董其西藏亦绥示命大臣驻守用以控驭抚无外之盛执)
二万里胥环户闼(臣汪廷玙,十千耦遍辟亭障(我西域皇上圣武远扬平定拓地二万馀里其准回二部各设官置吏自伊犁将军乌鲁木齐都统以下或以大臣或侍卫官员轮番莅治视汉之都护校尉规模益宏远矣)
腹边抡将声联络,水陆蒐兵阵颉颃提督总统绿旗明号令阅军实以整饬营伍其山东山西河南江西等省以巡抚兼之)
总镇指麾趋列弁(臣金士松,协戎训练励同裳总兵统辖镇标有专阃之寄副将分统协标咸率其属而训练之陆路水师各资表率遇有缺出请旨简放以重职守)
递分勇爵援枹振,并奋偏裨拔戟趪参将游击都司守备千总把总各按营汛分防水陆互应形势相资视前代规制更为周密都司守备以上由督抚预保注册兵部照例拟升其参游等官多蒙也记名简用慎重营伍立法详善)
藻泮莪阿文治盛(臣陆费墀松州榆塞教思彰学政掌各省学校之政率教授学正教谕训导等训迪诸生元提举学校之职国初设立各省学道雍正年间改为京差迩年于镇西府承德府各建考棚设学额乡试另编字号取中以彰文教之盛)
固称煮海佐国计,应念朘膏致政伤盐政巡盐御史浙江山西广东福建等省皆督抚兼摄长芦两淮多以内务府司员选充所属有盐运使运同运判大使之属)
惕鉴前明司内监江宁苏州杭州织造各一人以内务府司员选用所属有司库库使笔帖式等官各司本职不得预干地方事前明内监滋扰之弊为之肃清)。(御制),织文异昔贡维扬(三处织造尚衣回部御用及赏赉绮帛并新疆交易绸缎皆发辨帑造)
货通山泽兼防宄,税薄关津总惠商(我朝各省关税轻减多交将军督抚委大员监收张家口等处用各部保送司员龙江许墅南壮新关交织造兼管淮关粤海关之弊简用京员尽洗前明阉寺司权)
十四等封繁玉牒(臣陆锡熊,二旬岁袭普银潢(凡宗室封爵和硕亲王世子多罗郡王长子多罗贝勒固山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共十四等其子俱以次降袭惟功封亲王郡王之子仍其父爵又亲王将军除承袭父爵外其馀应授封者俟年及二十试马步射分别给予封爵恩意备极周详
前勋世赏延殊渥,后嗣家传保令望(公侯伯子轻车都尉俱分三等又骑都尉云骑尉承袭次数均有差其授爵在顺治九年诏前恩诏前及承恩公均世袭罔替又得封袭罔替诏后复以军功加封至一等男以上亦世其因阵亡授爵袭次已完复蒙皇上特恩仍令世袭恩骑尉洵极酬庸渥典)
八命上公承礼器(臣倪承宽五经博士奉萧芗(国家重道隆儒超轶往代我皇上释奠临雍展谒阙里礼意有加定制二先师孔子后裔衍圣公外有博士学正学录共人孔颜曾孟四氏有教授学录各一人周公以下后裔受博士者二十五人又孔庙执事官三品至九品四十一人优礼圣贤后裔备至)
宠加保傅宁轻授,力效涓埃愧久扬(保傅加衔前代为公孤之职本朝慎重名器不以轻授至宫衔之设以昭殊荣优眷惟一二品大臣钦奉特恩者得邀其扬历中外宣力勤劳者身后亦多蒙加赏)
鸿诰叨荣阶秩秩(臣童凤三),龙章锡类语煌煌(文职自光禄大夫登仕佐郎凡十八阶武职自荣禄大夫至奋武郎凡十三阶皆明备诰敕所授即唐宋之文武散官而立制更为恭遇国家庆典锡类推恩其曾祖父母以下皆视本任阶衔封赠有差凡诰敕制词皆掌于内阁
铁牌训勒严阍禁,金镜明操戒灶炀(周官以阁人寺人内竖属之冢宰圣人立制用意深远自汉置中常侍唐置内侍省厚加爵禄驯致乱阶明代设立司礼太监假以秉笔之权太阿倒授凌轹政府王振汪直曹吉祥刘瑾魏忠贤辈流弊接踵遂以亡明我世祖章皇帝定鼎以来力惫前鉴于顺治十二年犯法干命立铁牌严切勒谕裁定内监员数但有政窃权纳贿嘱记内外衙门交结满汉官员越分奏事及言官员贤否者立寘重典伏读圣训凛然永昭炯戒所置宫殿总管首领诸职赏给顶戴不过至四品而止但执门禁洒扫之役而皆统于内务府与周官之法实相吻合綦严我皇上祗奉前累朝奉守禁制谟防微杜渐曩于洵足御制全韵诗内谆谆垂训昭万年家法也)
长史徵名循护从(臣王懿修,具寮执事效趋跄(亲郡王以下置长史散骑郎卫典仪等官有差盖即前代所称国官也)
旧新札萨官鱼贯,内外回番职雁行蒙古部落内属者设官每旗札萨克一人以汗王贝勒贝子台吉等为之所属都统副都统参领佐领骁骑校等官回部久经内属者一如蒙古设札萨克其馀各回城皆设伯克其秩以三品至七品为差皆即以其部人为之至直省土官文则有土通判知州知县州判巡检知事等官武则有指挥使宣慰使安抚使宣抚使土守备千户百户千总把总等官并许其承袭罔不震詟奉化恪守约束近年平定两金川将军携带各土司分年入觐与朝正外藩及年班回部等同与朝贺宴赉俾见我国家中外一家云)
抚此群臣赞予治,一心惟励敬无遑(职官表古无成缅兹因办理四库全书俾馆臣等综核考镜自经史及说部博采旁稽上下四千馀年因沿改革一览瞭然内外大小臣工思日赞襄予治其共凛然于天禄天职之艰庶几靖共尔位无负敬事后食之谊)。(御制)
杨文举赴江浙省宣使 元 · 丁复
七言律诗 押青韵
元年春及王正月,半夜天回使者
五凤文章能并世,伯鱼诗礼久趋庭。
云边宫阙时时到,马上河山处处经。
政德犹如太史令,玉堂郁郁旧毡青。
三国杂事篇(下) 北宋 · 唐庚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唐先生文集》卷八
操征柳城,备劝刘表袭许,不能用。
挟天子令诸侯,其事始于齐桓、晋文。
而齐桓、晋文未尝迁惠王襄王于齐、晋也。
除难定乱,兴灭继绝,功效既著,诸侯自服耳。
董卓以献帝居长安李茂贞昭宗幸凤翔,发号施令,动以制诏为名,然而天下诸侯群起而攻之,何也?
无尺寸之功以取信于天下,而有劫主之名以负谤于诸侯。
则天下诸侯群起而攻之,亦固其理也。
使能勤王如桓、文耶,虽不袭许,何害其为令诸侯哉?
如其不然,虽袭许,适足以致诸侯之师而已,董卓、李茂贞是也。
亮出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响应。
马谡败,三郡不守,亮拔西县千馀家还汉中
汉全盛时,日月所照,横目之民,皆汉赤子。
其后德薄,不能保有黎庶,则举江以东而投之吴;
割渭以北而捐之魏。
则民不弃汉,而汉弃其民。
亮出祁山,三郡望风响应。
而亮不能守,则亮负于民,而民不负亮。
方是之时,固当集其所获之众,痛自引咎而谢遣之,使崤陇之民晓然皆知吾心,则后日之举,不患其不至。
如其不然,在彼犹在此也。
而亮拔西县千馀家迁之汉中,既不足以伤敌,而使无辜之民流离转徙,违其宗族,去其坟墓,岂三郡所以响应之意哉!
此虽边部之常,然于孔明,则有不应尔者。
此吾所以为之惜也。
孙亮太平二年,宗室孙基盗乘御马,付狱,侍中刁玄奏曰:「基法应死,然鲁王早终,唯陛下哀原之」。
曰:「法者天下所共,奈何以情相迫耶?
当思可以释此者」。
玄曰:「赦有小大,或天下,或千里,或五百里,随意所及」。
乃赦宫中,得以免。
吴之君臣,可谓上下皆失其分矣。
汉世诸侯王有罪当诛,丞相御史典客宗正廷尉奏请论如法。
制曰:「朕不忍致法,其与列侯二千石议之」。
于是丞相御史等又奏:「臣等谨与列侯二千石议,皆曰宜论如法」。
制曰:「朕不忍致法,其废勿王,或削地若干」。
夫请论如法者,有司以法守;
不忍致法者,人主以道揆
人主也,而论法;
玄有司也,而论情。
故曰吴之君臣,可谓上下皆失其分矣。
鲁肃劝权以荆州借备,周瑜言:「备枭雄,不宜以土地资业之」。
汉时荆州之地,为郡者七。
刘表之殁,南阳入于中原,而荆州独有南郡江夏武陵长沙桂阳、○陵。
备之南奔,刘琦江夏从之。
其后,四郡相继归附。
于是备有武陵长沙桂阳、○陵之地。
曹仁既退,关羽、周错处南郡,而备领荆州,居公安,则六郡之地,备已悉据之矣。
其所以云「借」者,犹韩信之言「假」也。
虽欲不与,得乎?
鲁肃之议,正合良、平蹑足之几,而周瑜独以为不然。
屡胜之家,果不可与料敌哉!
建安二十年,先主居公安,使关羽荆州
会曹公征汉中,先主恐失益州,与吴连和分荆州,引军还蜀。
曹公征汉中,先主闻之,与吴连和分荆州,是矣;
引军还蜀,非也。
是时,蜀有南郡之地,而先主以蜀兵五万居公安
若进据襄阳,而帅五万之众以袭许,卷甲疾趋,五日而可至,事成,则天下未可量;
不成,则汉中之师不攻而自退。
此兵法所谓「攻其所必救者」。
初,曹公征柳城,备劝表以袭许。
及备据荆州,亦不能办,此信天命有在哉!
孙权尊称,议者以为交之无益,而名体弗顺,宜遂绝之。
孔明以为未可。
或曰:「孔明之不绝吴,权耶,正耶」?
曰:「正也。
非权也」。
六国之时,诸侯皆僭矣,孟子以为有王者作,不皆比而诛之,必教之,不从而后诛之。
然则未教之罪,王者有所不诛。
孔明之势,既未能有以教吴,则吴之僭拟,未可以遽责。
此王者之法也,非权也。
吴欲以兵万人讨樊胄。
权问潘浚,瑜言:「五千兵足以禽胄」。
因论胄可破状。
权奇其言,遣将五千斩平之。
权克荆州,将吏悉降,而独坚卧不屈。
权舆致之,伏床而泣,悲不自胜。
其于所事,何其厚也。
既而樊胄欲以武陵自拔归蜀,为权画策,卒自将讨平之。
其于所厚,又何薄也。
意者在君为君,有不得不然者乎?
吾闻乐毅去燕适赵,赵欲与之伐燕。
泣曰:「昔之事燕,犹今之事赵也。
毅若获戾,放在他国,终身不敢谋赵之徒隶,况其国乎」!
使乐毅愚人也则可,乐毅知事君,则不得为无罪矣。
侍中荀勖、中书令和峤奏使著作郎陈寿定故丞相诸葛亮故事为二十四篇,号《诸葛氏集》,上之。
魏文帝即位,求孔融之文,以为不减班、杨。
晋武帝践祚,诏定诸葛亮故事,而比之周诰。
魏武之雠恨,而亦晋宣之仇敌。
二人之言,宜非当时之所欲闻,而并见收录,惟恐其坠失。
荡然无忌,犹有先王大公至正之道存焉。
此吾所以特有取于魏、晋也。
魏明帝即位抚军大将军司马悫、镇军大将军陈群、征东大将军曹休中军大将军曹真开府
汉初置丞相御史府,后置三公府,将帅出征置幕府,军罢即废,不常置也。
今魏既置三公,而悫等并为大将军开府京师,此何理耶?
公室之卑,盖自此始矣。
蜀将李平闻悫等开府辟召,以说孔明孔明鄙之。
是时中原人物推陈长文为第一,今长文亦为此,馀无足道矣。
建安十八年,汉帝诏并十四州复为九州。
三桓讽鲁作三军,合《周礼》矣,其志乃欲卑公室而夺之权。
曹操讽复九州,合《禹贡》矣,其志乃欲广冀州而益其地。
夫引经术、称古谊者,固未必皆奸人,而奸人之欲济其邪谋者,亦未尝不引经术而称古谊。
既不可以尽信,亦不可以皆疑。
要在乎察之而已。
庞统说先主取益州,先主曰:「今与吾为水火者曹操也。
以急,吾以宽;
以暴,吾以仁;
以谲,吾以忠。
每事相反,乃可成尔。
以小故而失信义于天下,吾不为也」。
宽胜急,仁胜暴,忠胜谲。
强而备弱,宜胜而反不如者,何也?
稊稗者也,备五谷之不熟者也。
五谷不熟,固不如稊稗
非谓宽仁忠信不能胜急暴谲诈也,备不能胜耳。
故曰:「苟非其人,道不虚行」。
青龙三年张掖出石,圆广一丈六尺,高一丈七尺一寸,围五丈八寸。
苍质而白理,有若麟者、若凤者,有若虎者,有若牛者、若人马者,有若八卦列宿孛彗者。
其字读而不可晓,时人以为魏、晋之符。
《河图》、《洛书》之说,欧阳永叔攻之甚力。
今观此图,与《河图》、《洛书》亦何以异?
惜乎!
时无伏羲、神禹,故莫能通其义,而陋者以为魏、晋之符。
魏、晋何足道?
安知其非八卦、九畴之类也。
造化之所为,犹有幸不幸焉,而况于人乎?
可胜叹哉!
可胜叹哉!
苏则金城守,闻魏氏代汉,发服悲哭。
孙盛评曰:「士不非其所事,不事其所非。
既已策名新朝,复怀贰志,岂大雅君子出处之分哉」?
魏氏受禅,汉帝尚存,缟素举哀,诚为轻脱。
谓「贰志」,兹又过矣。
箕子过故商墟,感宫室毁坏,伤之欲哭,以方朝而不敢;
季札哭王僚而事阖庐
晏子庄公而事景公
哀死事生,以待天命,此人臣之分也。
何得谓之非其所事而事其所非乎?
孙盛枭音,使人闻而恶之。
诸葛亮张温败,未知其故,思之数日,曰:「吾得之矣,是人清浊善恶太分明也」。
善恶太明,诚取败之道。
然人之祸败,有以其道得之者,有不以其道得之者。
张温之败,可谓不以其道矣,尚安可以推求其故哉?
魏文帝赐群臣没入生口,唯歆出而嫁之。
帝叹息。
孙盛评曰:「子路私馈,仲尼毁其食器;
田氏盗施,《春秋》著以为讥。
孥戮之家,国刑所肃,若在哀矜,理无偏宥。
居股肱之任,当公言于朝,而默受嘉赐,独为君子,可谓匹夫之仁,蹈道则未也」。
孙盛以刻薄之资,承学于草窃乱贼之世,性习皆恶,故其论议类皆如此。
夫见牛未见羊,孟子所谓仁术也,何名为偏宥哉?
使廷尉魏文之时,则歆当以私馈、盗施诛矣。
东晋之不用,不为过也。
陈寿曰:「蜀不置史,注记无官,以故行事多遗,灾异靡书。
诸葛亮虽达于为政,若此之类,犹未周焉」。
《礼记》:人君「言则左史书之,动则右史书之」。
周礼建官备矣,独不闻有所谓左、右史者。
虽有太史,然不以注记为职。
是时诸侯皆有史,岂天子独阙乎?
春秋之时,卜田宅者,占云日者,皆称太史,则太史殆阴阳家流,然书赵盾者,书崔杼者,亦称太史
太史又似掌注记者。
盖方是时,学者通知天人,而卜兴废者亦不纯用蓍龟。
太史伯祝融之功,而推楚国之必兴,太史赵虞舜之德,而占陈氏之未亡。
其论谊證据有绝人者,故阴阳注记得兼掌之。
汉司马谈父子为太史令,以论著为已任,而又掌天官,则兼掌之效,于兹可见。
魏晋之际始置著作郎,自是太史职分而为二,孔明之时未也。
后主景耀元年史官景星见,于是大赦改元。
而曰蜀不置史,妄矣。
景初元年,有司奏魏得地统,宜以建丑为正。
遂改是年三月孟夏四月
世言得人统,以建寅为正。
商得地统,以建丑为正。
周得天统,以建子为正。
其说非也。
以《尧典》羲和、《舜典》巡狩观之,唐虞之世固以建寅为正矣。
至夏后之时,其法尤备。
其书传于后世,谓之《小正》,孔子得之于杞,以为可用。
非谓建寅之正自夏后氏始也。
至成周时,始用建子为正,然犹不废夏时,谓之正岁。
后之学者,以为建寅为正,周以建子为正,商居其间,不应无所变改,因以意推之,曰商以建丑为正,而三统之说兴焉。
夏后氏建寅为正,吾于《论语》见之矣,《论语》曰:「行之时」。
周以建子为正,吾于《春秋》见之矣,《春秋》书:「十月降霜,杀菽;
三月无冰」。
商人以建丑为正,于经既无所见,于理亦复不通。
夫以建子为正者,取二十四气之首也。
建寅为正者,取四时之首也。
建丑为正,其取义安在哉?
是以知其不然。
建安十八年,先主进军围雒县庞统为流矢所中,卒。
先主言则流涕。
庞德公孔明卧龙,以士元为凤雏。
士元之齿,当少于孔明
孔明卒时年五十四,而士元先卒二十有二年,则士元物故,尚未三十也,岂不惜哉!
建安二十四年,先主始王汉中
是岁关羽卒,明年黄忠、法正卒,又明年张飞卒,又明年马超、马良卒,基业未就,而一时功臣相继沦谢,如有物夺之者。
明年后主践祚,而旧人独有孔明、赵云。
后七年云卒,又五年孔明卒,而勋旧于是乎尽。
正卒时四十五,四十七,良三十五,自馀不著其年。
《飞传》称少与俱事先主,年长数岁,兄事之,则卒时年才五十许。
霍峻年四十。
此数杰者,皆以高才早世,而谯周至七十馀而终,天不祚汉明矣。
季野见和次韵二首季野与余尝为左右史,先后知润州 其一 宋 · 程俱
 押有韵
谈迁太史令赵卫浙西守。
妙龄中青钱,大笔笑玄酒(按:此下当夺有韵二句。)
一麾分隼旟,七载去螭首。
行看贾生还,固异颜驷丑。
何许从宸游,金鞍系宫柳。
西洋汤道未先生 明末清初 · 陈名夏
 押先韵
一日两命驾,过我亭前。
执手慰老颜,不若人相怜。
沧海十万里,来任天官篇。
占象见端委,告君忧未然。
忠爱性不移,直谏意益坚。
贾谊遇汉文,《治安书》可传。
公为太史令洛下诚并贤。
翻愧畴昔交,势利多扳缘。
愿从学道术,寡营成大年
李君亮义槩堂 南宋 · 叶适
 押词韵第十七部
分飧人所能,多至踰万亿。
一朝可趣具,寒暑三十易。
古之轑釜者,其始盖未惜。
怀哉西方士,义重见寡特。
招呼几州氓,岁岁青蔬食。
雷声匕箸动,云涌床座窄。
昔我手行粥,今也愆膂力。
忆汝身自孩,又抱儿子吃。
岂有不足叹,幸无嗟来色。
天为产厥孙,文射最高策。
劳君太史令,乞彼峨眉伯。
出处善知时,教训陶美泽。
筑堂事遗像,雅颂镌众墨。
我歌则后矣,猗欤缀周什。